核酸检测乱象,耗国库、伤民心

RWYQ阿伟 | 2022-12-03 | 资讯 | 0条留言 | 885 | 2022-12-03更新

核酸检测乱象,耗国库、伤民心

核酸检测乱象,扰乱了疫情防控,困扰了公民生活,透支了政府信用。

近期,核酸检测乱象问题备受社会关注。

11月23日,据上交所官网披露,鉴于翌圣生物尚有相关事项需要进一步核查,决定取消对翌圣生物发行上市申请的审议。该公司成为了沪深交易所从严审核“核酸检测企业上市”后,首家被取消上市申请审议的公司。

11月21日,上交所、深交所同时发声,明确表示,高度关注涉核酸检测企业的上市申请,坚持从严审核,尤其是企业的科创属性和可持续经营能力,将坚守板块定位,严把市场准入关,审慎推进相关企业发行上市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沪深北交所涉及新冠核酸检测业务的IPO公司共计13家。今年已有菲鹏生物、康为世纪、达科为、致善生物、瑞博奥等5家涉及核酸检测业务的过会企业。其中,康为世纪10月25日登陆科创板。
为何此次翌圣生物IPO突遭叫停?据了解,翌圣生物成立于2014年,主要从事分子类、蛋白类和细胞类生物试剂的研发、生产与销售。2020年,翌圣生物研制出可用于生产新冠检测试剂的核心原料并推向市场,公司的营收也在报告期内实现了翻倍增长。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翌圣生物的营业收入分别为9786.25万元、1.86亿元、3.22亿元、2.01亿元。
营收增长的同时,新冠业务在翌圣生物占比越来越大。据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翌圣生物与新冠相关的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4614.76万元、8174.13万元和7689.73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4.77%、25.42%和38.28%,收入及占比均呈上升趋势。
这也引发了监管对其业绩可持续性的担忧,上交所在问询过程中着重要求翌圣生物说明新冠相关业务是否可持续、公司是否存在业绩大幅下滑的风险等问题。对此,翌圣生物也坦言,随着新冠防疫政策的优化调整,终端市场对新冠检测的需求量会不断减少,新冠检测原料市场竞争程度将日益加剧,公司新冠相关业务可能面临销量减少、利润空间缩小的风险。
事实上,翌圣生物的核酸检测相关业务已经出现单价大幅下跌的情况。2020年以来,翌圣生物部分生物试剂产品平均销售单价有所下降。由2020年的0.58元/rxn降至2022年第三季度的0.1元/rxn。同时,受疫情影响,2022年1-6月公司的产能利用率大幅下降至76.75%,新冠疫情的不确定性将导致未来公司经营业绩增长存在下滑的风险。

网友认为,核酸检测公司上市是说不通的。全国多地民众生活仍受疫情困扰,其他许多领域的企业经营大受影响。在此情况下,倘若核酸检测公司一家家成功上市、股东套现割韭菜,舆论将难以接受,甚至会出离愤怒。

疫情防控近三年来,核酸检测作为判断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金标准”,是遏制疫情扩散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现在很多人日常生活习惯的一部分。但是近日,核酸检测造假、不准确等问题频频被曝光,百姓尤其对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的资质准入和质量控制产生质疑。
11月25日,甘肃省兰州市卫生健康委通报,兰州核子华曦实验室工作人员误将个别核酸检测异常人员信息,录入阴性人员名单,将依据法律法规,予以严肃处理。随后,其母公司深圳市核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核子基因”)的资本版图被起底,有网友发现,其下设的多家子公司早期就曾因违规而被处罚。
核子基因官网显示,新冠疫情发生后,核子基因第一时间展开核酸检测业务研发与筹备,2020年2月4日线上会议发起动员,运转至今,核酸检测超7亿人次。而据不完全统计,核子基因在北京市、武汉市、深圳市、青岛市等40多个城市均有业务布局,累计在各地被违规处罚超10次,涉及谎报检测结果、伪造医学文书、未按消毒污水排入污水处理系统、非卫生技术人员进行核酸采样等多种问题。
截至11月30日,今年以来,已查处11起核酸检测违规案件。例如,今年5月,北京市朴石医学检验实验室等3家核酸检测机构因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被立案侦查;9月24日,石家庄和合医学检验实验室因检出阳性未上报被立案侦查;11月10日,昆明寰基医学检验所因采样人员弄虚作假、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等问题被依法查处;11月13日,内蒙古赛斯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存在核酸检测结果造假,被立案侦办……11月29日,一则视频在网络引起热议,疑似是在某核酸检测机构内部会议上拍摄,有人教授如何伪造核酸证明,如何应付流调,及如何为方舱医院拉“客户”。11月30日,视频发生地石家庄市长安区高营镇政府某工作人员回应,事发后,当地警方已就此检查,“人带走了,正在审”。
面对人们的种种关切,11月2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明确回应将对常规核酸检测,严格资质准入和质量控制,不断优化技术规范,重点加强检测机构的监管,同时强调,下一步将持续加大监管力度,对于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等严重违法行为,将坚决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卫生法学专家孙东东认为,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乱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值得思考——
存在利益相关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出现其实是医疗体制改革的必然。理论上讲,它不仅有效减少医疗机构检验系统的重复建设,降低医院医疗器械采购投入成本,还促进了医院间检查结果互认,本身是件好事。但是,有的核酸检测公司在巨大的利润诱惑下,过度逐利,甚至出现个别部门与核酸公司苟合,行贪污腐败之事。核酸检出阳性后,负责感染者隔离管理的相关机构也可能出现腐败和利益寻租问题。
地方执行部门“一刀切”。新冠疫情暴发以来,虽然国家层面一直要求精准防控,但有些地方执行起来,却把核酸作为唯一标准,搞“一刀切”、简单化,一有阳性就全员核酸,封控社区,停工停产,这是“懒政”的表现,也客观上为一些不法核酸检测公司创造了利益寻租机会。
违法成本太低。地方监管层面并没有对核酸机构的违法现象予以严肃处理,多是“警告”“罚款”“采取强制措施”,“吊销执照”的情况都很少,较低的违法成本进一步助长了某些核酸检测公司的气焰。
孙东东认为,要真正杜绝核酸造假等不法行为,就要从多层面加强监管:一是程序监管,相关手续和流程是否合法合规,政府监管部门要从招标、考察、遴选、中标等多个环节,考察企业的规章制度建设,以及具体操作流程合规性。二是技术监管,核酸检测的标准是否统一,是否符合医疗标准、卫生健康委相关要求以及检测标准和规范。三是财务监管,定期审查核酸企业账务,是否存在弄虚作假、非法创收等。四是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重视老百姓的市场口碑和服务评价。
孙东东表示,回顾核酸检测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核酸检测政策已经到了该调整的时候了。
第一阶段:武汉疫情暴发至武汉解封。当时,人类对病毒缺乏认识,感染范围大,重症患者多,需及时筛出阳性患者并实施隔离。当时加大核酸检测频次、实施网格化管理,及一定程度的空间隔离是有效的。事实证明,经过一段时间众志成城的抗疫,大家自觉封控,疫情在2020年3月前后就得到了明显控制,取得了重大胜利。
第二阶段:疫情在全国得到控制到2021年底。这一阶段,人们逐步认识到病毒特征,开展疫苗接种,形成常态化管控。虽然毒株在不断变异,但核酸检测有条不紊地进行,也有效防控着疫情,对生产生活没有严重干扰。
第三阶段:奥密克戎出现至今。从病毒学意义上讲,医学界已达成共识,奥密克戎毒株与最初武汉疫情暴发的病毒类型已不再是同一个病毒,奥密克戎具有传播快、隐匿性强、症状更轻、重症率和死亡率更低等特点。近日,一项由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的病毒体外感染实验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人肺细胞的能力显著低于原始毒株,在细胞内的复制效率比原始株低10倍以上。在小鼠感染的模型中也发现,原来只需要25~50个感染剂量单位的原始毒株就可以导致小鼠死亡,而奥密克戎毒株则需要2000以上感染剂量单位才能使小鼠死亡。基于此,人们对大规模的全员核酸检测就可能产生反感情绪。
“我在2020年5月武汉市新冠疫情的一次讨论会上提出了全员核酸检测的建议,但现在的情况已发生变化。”武汉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病毒学研究所教授杨占秋说,很多地方的疫情只是零星散发,只出现几个、十几个病例,从科学角度来看,完全没必要做大规模的全员核酸。全员检测就像大海捞针,捞出来的多是无症状感染者,他们最终转为确诊患者的概率非常低。目前,在疫情刚暴发或流行的地区,迅速开展全员核酸,有助控制病毒传播,但一周做1~2次就行,没必要天天检测。

孙东东认为,既然奥密克戎的致死率已非常低,建议相关机构组织专家,重新对其进行定级,讨论是否能像流感一样定级为丙类传染病,从传染病法角度来影响一系列防控措施走向。未来,大规模全员核酸检测用抗原、自助核酸等方式来替代,百姓接受度可能会更高,也能积极地配合防疫。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重申将对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等严重违法行为的核酸检测机构依法依规予以严肃处理,无疑向外界释放了积极的治理信号。
核酸检测乱象,扰乱了疫情防控,困扰了公民生活,透支了政府信用。
龙王卖伞,大雨何时能停?
在核酸检测领域建立“国家队”势在必行。
人民需要一支“国家队”,守好国人的健康关,守好国家安全关,为核酸检测队伍注入正能量,注入公信力。
但让公立医院大量承担核酸检测,勉为其难。
世卫组织统计,2017年,全球每千人拥有护士3.48人,挪威最高18.12人,我国仅有2.31人。过去一段时间,全国各地医院任劳任怨,哪里疫情严重,他们就奔向哪里,做出了巨大贡献。面对疫情长期性,这种“头疼医头”的临时措施,已很难应对。同时,挤兑了原本就捉襟见肘的医疗资源,给阳性及其他病人的及时救治造成压力。
据估算,全国每天要为核酸检测花去超2.15亿元,2022年6月至12月的核酸检测总价将超460亿元。用这笔钱购买设备和培训,绰绰有余。长远来看,还能节约更多资金。何乐而不为?
可由卫健委牵头组建专业团队,非营利性质,遴选有责任心、有奉献精神的医学或护理学相关专业的在校、待业青年参与,培养出一批具有科学素养的专业防疫人才。这样,关乎国计民生的检测质量,就能有效控制。
当然,这个转变过程,需要时间。在此期间,应当做好两件事:监管和透明。
一方面,有关部门需要完善、明确核酸检测监管制度,明确法律法规,加大监管检查力度,建立永久黑名单制度,一旦出现违规,严格依法处理,情节严重造成事故者,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另一方面,各地政府应让核酸检测的“招标”过程更加透明,公示核酸检测机构相关信息,公示核酸检测采购明细,发动社会力量进行监督,鼓励和奖励对造假者的举报。世纪大疫,危及人民群众生命,涉及国家和民族兴衰,怎能允许核酸检测成为一门暴利的生意?当它不再暴利和血腥,苍蝇们自然四散而去。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持续研究优化科学精准防控手段,尽量避免“劳民伤财”的全民核酸,在保障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减少核酸检测量。
核酸检测乱象不止,耗的是国库、伤的是民心。

综合健康时报、观察者网、生命时报、顶端新闻等;编辑Anne


博客内容遵循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4.0国际(CC BY-NC-SA 4.0)协议。

本文链接:https://rwyqboy.top/post/507.html

版权声明:本文由阿伟的笔记本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